什么,但问题是:“谁敢给他留功课?!”
活腻歪了吗?!
乔二一边为他家叶哥的英姿鼓掌,一边漫不经心地答道:“那还用问,当然是嫂子了。”
徐集眼睛一亮:“呦,他有老婆了?”
八卦总是这么动人心弦,旁边几个外营的人也凑了过来。叶澄帐中的人,就七嘴八舌地给他们炫耀。
“那当然!我们叶哥这么牛逼,怎么会打光棍儿!”
“嫂子还是个比叶哥都漂亮的大美人呢!”
“啧啧。这以后生出来孩子,得长成什么样啊!”
“而且还是书香世家出来的!大家闺秀!”
徐集有点不相信:“真的假的?”
乔二不快:“我们叶哥亲口说的!难道你觉得我们叶哥吹牛?!”
徐集怕惹来众怒,连忙解释道:“我就是有点好奇。你们叶哥有没有说过,这娘子是怎么娶到的?”
乔二想了想:“应该是抢的吧。”
旁边一人敲了一下他的脑袋:“别瞎说,咱们叶哥是这种人吗?!而且就咱叶哥这脸,还用得着抢?”
乔二不服气:“但是咱叶哥以前不是做山大王的吗?我不是瞧不起叶哥,但嫂子那样的人品才貌,老丈人能愿意?就算不是抢的,肯定也是私奔的。”
这年头,读书人的地位高,瞧不起武人,更别说山贼这种犯罪分子了。叶澄能娶到这么一位娘子,真是高攀了。且不说面子上如何,连下一代的教育问题都解决了!
见众人说的有鼻子有眼,徐集也稍微信了些,不由得心生嫉妒。
这姓叶的小子哪儿好了,天生神力就算了,竟然还能娶到这样的娘子?!真是老天不长眼。
但是还不等徐集把嫉妒表现出来,旁边已经有人摇头晃脑地感慨起来:“可惜就是太凶残了。可见人无完人啊。”
徐集一愣,不相信:“不会吧,读书人家的女儿不是最讲究那个,那个三从四德吗?”他之前做过大户人家的护卫,“再说了,她们走两步路都喘气,说话像猫叫,就算真放开了力气打,估计也就是给叶端瑜挠个痒痒。”
难道是直接拿刀砍?
乔二摸摸脑袋:“倒是没听说过打人,但是嫂子留功课啊!”
话题终于回到了功课上。
乔二等人七嘴八舌地,给徐集讲起了事情的经过,重点是形象具体地描述了,叶澄是如何被功课折磨地痛不欲生,铁汉落泪,但是碍于嫂子的淫威,只能点着油灯,狂补作业。第一次听说的人纷纷毛骨悚然,不寒而栗。
徐集的表现尤其明显,不停地擦汗。
乔二问他:“你咋了?这大冬天还流汗呢?”
“没事,我就是觉得我家村边的小花也挺好的。”
虽然不是书香门第,虽然不是美若天仙,虽然还动不动就拿着扫帚打人,但是至少不留作业啊!
作者有话要说: 季芳泽在军营外,听到的是:想当初,叶家玉郎与小王爷在城门前洒泪道别,情定三生,不离不弃吧啦吧啦。
季芳泽在军营内,听到的是:我们叶哥当年与一个大家闺秀一见钟情,嫂子的老父亲不同意,于是叶哥抢了就跑,结果现在还在为了讨好老丈人,天天做媳妇留的功课吧啦吧啦。
季芳泽:说!你到底有几个好妹妹!
第56章
军营大比, 每个人都至少要参加一项比试, 叶澄选择了打斗, 一连打了十场,三下五除二地解决了晋级的事,就没再看下去,径直回了营帐。
叶澄在回营帐的路上遇到了穿着普通戎装的怀化将军。怀化将军身边只跟着几个亲卫,之前应该是在悄悄巡视军营大比的情况。
按理说, 怀化将军作为整个虎啸关最高的军事将领,叶澄这种小虾米是没什么机会和他近距离接触的。上次见他, 想来也只是个意外, 叶澄远远施了一礼, 就准备离开, 但怀化将军叫住了他。
“叶端瑜。”
叶澄驻足:“将军有何吩咐?”
怀化将军摆摆手:“陪本将军走一走吧。”
叶澄落后一步,跟着怀化将军出了训练场。
军营大比是军中一月一次的盛事, 大家都聚在训练场, 除了必要把守和巡视的士兵, 外面没几个人。
叶澄不知道怀化将军找他做什么, 只是安静地跟在身后。
怀化将军四处走走看看,似乎真的只是想找个陪同的人,有一搭,没一搭地和叶澄闲聊:“你今日怎么回来地这么早?”
“怎么?”怀化将军似笑非笑, “瞧不上军中的对手?”
叶澄却摇头:“军中人才济济,我不过是沾了天赋的光。”
这不是谦虚。他若真的要比,自然样样能拔头筹。但拿他和其他的兵卒比, 其实有点欺负人了。他毕竟不是真的二十来岁,也不是所谓的文人雅士。
怀化将军眼中闪过一丝赞赏:“我看过你的训练记录,很不错。”
自从那日见过叶澄之后,怀化将军其实有叮嘱掌管罪卒营的将领关注叶澄。不过这次,不是作为哪几个亲戚要他照顾的人,而是作为一个他欣赏的后辈,看重的苗子。
所以他知道,纵然叶澄一进军营,成绩就非常亮眼,但每次训练,叶澄也照样是最刻苦,最认真的一个。而且,罪卒营一向比较乱,阵营分明,但叶澄却很快就融合其中,甚至有了威信。他原本是个锦衣玉食的公子哥,能做到如此,实在叫人刮目相看。
这世上,自然有天赋卓绝之人,叶澄就是其中一个。但怀化将军更相信,这世上所有的成就,绝不会仅仅因为天赋就能达成。
“你在这里也待了几个月了,觉得这军中如何?”
这实在不该是一个将军,问一个罪卒的问题。
叶澄却认真回答道:“士气充盈,可战之师。”
怀化将军眼中神色未明:“但在太平时节,兵强马壮,却也不是什么好事。”
叶澄摇摇头:“虎狼在侧,岂能轻言‘太平’二字?”
大夏建国许久,占地颇广,其中鱼米之乡占了大半,最是富饶,但因为,难免。荣国是随后兴起,地处苦寒,生活条件恶劣,但也因此而兵事强盛,甚至妇孺都能上马杀敌。
数年前,荣国大举兴兵,大夏没有防备,接连被攻下数城,甚至差点被兵围都城。但大夏毕竟建国日久,国力强盛,回过神来,便没再让荣国占什么便宜。经过惨烈的厮杀,两国终于和谈。至此已经五年。
虽然边境时不时有些“土匪”之类的小摩攃,但也还算相安无事。
怀化将军看向叶澄的眼中多了几分赞赏,语带讥讽:“但可笑的是,自从前几年签订了那个可笑的条约,荣国没再大举兴兵,京中就有不少人觉得,如今已经到了太平时节,在朝堂上提了很多次裁兵。”
好在皇帝很信任怀化将军,这些年从来没有因为其他人的谏言,而对怀化将军有忌惮,掣肘的迹象。就叶澄目前看来,怀化将军也确实没有辜负皇帝的信任。他练兵有方,又治兵严谨,不愧是一方名将。
怀化将军冷哼了一声:“那些文人‘仁义礼智信’读多了,就脑子不好使了。一纸条约有什么用,荣国狼子野心,总有一天会卷土重来!”
叶澄从没以文人自居过,所以虽然怀化将军有些地图炮,也并不在意。
文武两方立场不同。怀化将军看来,荣国狼子野心,裁兵绝不可为。但养兵是件非常烧钱的事,怀化将军又在虎啸关多年,名望极为强盛。如今不打仗了,朝中文臣难免有些忌惮。这事也说不上谁对谁错。
但不得不说,书里的情节证明,怀化将军的判断是对的。荣国确实没想过要和大夏和平共处。再过两三年,荣国便会找借口撕毁条约,再度举兵。这一次,因为荣国的三皇子崭露头角,用兵诡谲,会打得比上一次更为惨烈。=本=作=品=由=思=兔=网=提=供=线=上=阅=读=
但叶澄不明白,怀化将军为什么要和他说这些。他不过是个小卒子罢了。
怀化将军却没再说下去,他淡淡道:“你回去收拾一下,明日随巡山的队伍一起,去虎啸山替防。”
叶澄微怔,应下:“是。”
……
将叶澄调入虎啸山的巡防营,只是一件特别小的事,但因为是将军开的口,难免在上层将军中流传了一下。
崔阳在屋中擦拭自己的铠甲,将军的一个亲卫突然来访。
因为两人关系好,那亲卫说话也随意:“将军答应了,让那姓叶的小子明日到你的营中来,去虎啸山巡防。”
崔阳愣了一下:“将军之前不是没答应吗?”
“这次在大比的时候碰见了,说了两句话,将军突然就说叫他去。”
“将军是真的想重用他啊。啧,一个罪卒。”饶是对将军非常信服,忠心耿耿,这亲卫也不由得有些嫉妒,“你也是,不防着就算了,干嘛还给他铺路?”
让叶澄离开罪卒营,到虎啸山巡防,是崔阳最先提出来的。
虎啸关,就是得名于这山。此山就在虎啸关外不远,连绵起伏,地形复杂,也是大夏对荣国的一道坚固防线。虎啸山内设有不少岗哨,每过三月,都会换人巡视,防备荣国藏兵入山,大军压境。
按理说,这差事是轮不到罪卒营的,因为大家对罪卒营的人没啥信任,害怕他们跑了,或者通敌什么的。
怀化将军开口,显然不是单单为了叫叶澄去巡个山。这是要叶澄开始熟悉虎啸山地形啊。
崔阳失笑:“他是有本事的人。我不过是随口一说罢了。将军自己想用他,才答应的。”
亲卫离开,崔阳继续擦拭铠甲,眼中却没有半点笑意。
流放充军,其实死人是件很常见的事。一半的人都死在了路上,另一半里,大部分也挨不过军队的规矩和训练。每年流放充军那么多人,能活下来十之三四便不错了。
就这样简单随意的一件事,可叶澄偏偏不死,那就只能走别的路子了。
想让他合情合理地死在营中,崔阳没找到什么机会,但若死在山上,倒是有不少神不知鬼不觉的法子。
……
巡山并不是一件好差事。
在军营中,虽说每日训练严苛了点,规矩多了些,但至少住在固定营中,热水热饭都是有的。但在山里可就不一样了,每一处岗哨留十个人,吃喝拉撒都是自己解决,还要出去巡山。
虎啸关的冬季格外漫长,倒不怕什么野熊蛇虫,但虎啸关这个天气,在屋内燃着炭炉,都难免冻得打哆嗦,更别说在野外了。
若是换一个人,突然天降此差,一定大呼倒霉。但叶澄倒还好。
他虽说对军中生活适应良好,但天天待在一片地方,难免也有些气闷,能换一下地图也不错。
更叫他意外惊喜的是,他竟然在山中遇到了季芳泽。
季芳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