走去,蹲着身,笑容柔柔的看向他:“吃馒头吗?都说舅舅做的馒头好吃,你闻闻,是不是很香。”想了下,又添了句:“你阿爹也喜欢吃。”
“谢谢舅舅。”大壮细声细气的说着话,透着股奶味儿口齿不甚清晰,伸手接过了馒头,他吃得慢,小口小口的咬,眼睛却四下张望着,仿佛在防备着什么般,处在一个紧张的状态。
陈玉平没敢打扰他,见他吃着馒头,便又忙活手头的事,心头却有些泛酸。
幸好阿爹将人接过来了。
陈老爹洗完脏衣裳,扭头看着站在原地吃馒头的外孙,也没说什么,自顾自的帮三儿子干活,却会时不时的回头看一眼,等他吃完半个馒头,赶紧倒了碗温开水:“喝点水。”
大壮很听话,乖乖的喝着水。
“到灶屋坐着。”陈老爹牵着他的手,让他坐到了小凳子上,还揉了揉他的发顶。
柳桂香抱着巧妞儿过来,进了灶屋,一看,顿时就笑了:“好久没见大壮了,大壮还记得我吗?我是你二舅娘,这是你巧表妹。”
巧妞儿见大壮看她,咧着嘴就笑,扑腾着小胳膊,像是要抱抱般,显得很是活泼。
“二舅娘。”
“嗳。”柳桂香甜甜地应着:“阿爹,你帮我看着点巧妞儿,我把窝箩拿过来。”
“我去。”
“没事儿,阿爹,我去就成。”
陈老爹只得接过大孙女。
柳桂香不仅拿了窝箩过来,还拿了包蜜角子:“大壮给你吃,甜甜的,不能咬哟,只能放在嘴里抿着。”怕他噎着,就掰了个小尖儿送进他嘴里。
嘴里的甜味儿,大壮的眼睛一下亮了起来,他看着二舅娘,露出个浅浅的笑,显得害羞极了。
“咱们大壮笑起来有酒窝。”陈玉平心坎软乎乎。
陈老爹说:“像他阿父。”
“大壮你带妹妹玩好不好?”柳桂香将巧妞儿放窝箩里,将窝箩移到了大壮跟前。
大壮点点头,好奇的伸出手,轻轻地握了握妹妹的手,反被巧妞儿一把揪住了食指,巧妞儿扯着他的食指,咧着嘴笑啊笑,很开心的模样,大壮看着,也跟着笑了起来。
柳桂香见他俩相处的好,便放心的帮着三弟干活。
家里来了个小客人,陈玉平琢磨着中午弄两个适合小客人吃的菜。
虾仁豆腐,清炒玉米粒,家里没松仁,就把五花肉剁碎,煸出香味微微泛黄时放玉米粒,炒出来也很香。
烧个三鲜汤,攒着的小鱼煎的酥香脆爽,撒点儿盐就已经很美味,最后再来个五花肉蒸梅干菜,拍两条黄瓜凉拌。
大壮才两岁,能自己吃饭,而且吃得很乖,没有撒得到处都是。
夹给他的虾仁豆腐和玉米粒他都吃完了,又喝了碗三鲜汤,再问他要不要时,他摇摇头放下了碗筷。
“喜欢吃舅舅烧的菜吗?”陈玉平笑着问他。
许是相处了一上午有点熟悉,大壮眼神儿亮亮的,点着头应喜欢。
饭后没多久,陈玉春过来了。
“阿爹!”坐在窝箩旁的大壮,瞧见阿爹,连声音都大了些,眼睛闪着光,迈着小胳膊小腿飞扑过去。
陈玉春一把抱起干干净净的大儿子,眼角微微泛湿。
还是亲爹好。
陈老汉抬头瞥了眼大儿子:“你说你,怎么就舍得把他扔老屋里。”
“安哥儿呢?”陈老爹问。小外孙才四个月大。
“有他阿父在,正睡着呢。”
“孩子留在这边你放心,傍晚再接回去。”
陈玉春抿了抿嘴:“家里事情也多……”
“不多。”陈老汉截了他的话:“我和你阿爹商量着,白天孩子放这边,你要下地干活就去,回头我和你阿爹就不上张家帮衬。”
“大哥,你就把大壮留在这边吧,他乖巧的很,特别好带。”陈玉平笑着说了句。
柳桂香也接道:“巧妞儿喜欢哥哥呢,俩小孩上午玩的可好了。”
左一句右一句,陈玉春听着心坎热乎乎,本来是不想麻烦阿父阿爹,最后还是把大壮留了下来。
孩子放在陈家确实更好,他也更放心。
陈老爹不下地干活,陈玉平也能出去走动走动,他打算进山看看,有蘑菇和木耳就捡些回来,没有捡捆柴禾也是好的。
“我进山去,你留在家里。”陈老爹不同意,这么热的天,往山里去得多热。
“这阵儿我不知道进了多少次山里,熟悉的很。再说,阿爹你才认得几种能吃的蘑菇,我进山去会注意会小心的。”
陈玉平背了个竹蒌进了山。
过来买串串的村邻,见着他不在,顺嘴问了句。
陈老爹有点无奈:“这孩子说不听,大热的天,还想往山里去,拦不住。”
“进山干什么?”
“家里晒的蘑菇没剩多少了,你们都爱吃。”
“都小半个月没下雨,哪来的蘑菇捡。对了,陈老叔你问问平哥儿,收不收干蘑菇,我家有不少。”
“好,我回头问问他。”
人走了后,柳桂香才道:“不仅仅是干蘑菇,菜园里的青蔬也没剩多少了。”
陈家就一个菜园子,陈原冬虽分出去了,却也依旧上老屋摘菜,夫妻俩吃得不多,隔三差五的还上老屋蹭饭,再开个菜园不值得,挺浪费时间。
一个菜园子顾两家人用,尽够了吃,还能晒不少干菜。现在有素锅串串,生意好,需要的青蔬多,一个菜园子明显不太够了。
“这要是往村里买,是不是挣不到什么钱?”陈老爹思索着:“你看,一文钱两串,原是咱们自家地里有,没什么成本,要出去买就要算成本了。”
柳桂香想想也是:“等平哥儿回来问问他,看他是怎么想的,咱菜园子里的菜,撑几天还是撑得住,就是不能晒干菜了。”
“这倒没什么,咱们冬天也不怎么吃干菜。”
离傍晚还远着呢,陈玉平就回来了,竹蒌空荡荡,也没见捆柴禾。
不过,他的怀里抱了个小婴儿。
第14章
“阿爹,我在山里捡的,看着月份不大。”
柳桂香凑近瞧了眼:“看着比巧妞儿要瘦小,满打满算也就三个月吧,是个哥儿呢。”眉心的孕痣很浅,几乎看不见颜色。“这也太缺德了。”
“恐怕跟胎记也有点关系。”陈老爹指了指小婴儿的左额眉尾处,有块黑乎乎的胎记,特别的打眼。
真可怜。陈玉平小声问:“能养住吗?”活生生的一条人命,没看到还好,被他给碰见了,视而不见的话,良心难安。
“平哥儿想养着?”柳桂香秀眉轻轻蹙起:“可说不太准。”有些话,她这个当儿媳的不好说,三弟婚姻艰难,若是再养个被别人丢弃的婴儿,纵然厨艺出色能挣钱,这成亲一事,恐怕会更难。
退一步讲,阿父阿爹都是厚道人,对自个的孩子特别看重,宁愿自己吃苦头也不想累着孩子。
平哥儿打定主意想养着这个婴儿,这事最后,指不定就落到了阿父阿爹身上,阿父阿爹总不能眼睁睁的看着平哥儿为着个孩子搭上后半辈子,孤零零的连个伴都没有。
陈老爹养过几个孩子,经验还算足,他将婴儿从三儿子怀里抱起,仔仔细细的检查着:“身子骨是没什么问题,就是瞧着弱瘦了些,到底几个月还真说不准,他一直睡着?”
“我听见哭声才发现他的,可能是哭累了,回来的路上才睡着。”
“哭声大不大?”
“很小,细细弱弱。”
陈老爹瞅着怀里熟睡的婴儿:“真想养?”*本*作*品*由*思*兔*在*线*阅*读*网*友*整*理*上*传*
“总不能又将他扔进山里。”顿了顿,陈玉平又说:“没碰着还好,我碰着了,总不能见死不救,才这么小一点儿,怪可怜的。”
沉默良久,陈老爹道:“想养就养着吧。明儿去趟镇里,把户籍落在我和你阿父名下,算是你们的弟弟,你看看,给取个什么名。”
柳桂香没有说话,心里想,她果然猜对了。
养个孩子可不容易,才这么点儿,阿父阿爹年纪大了,精力远不如从前。
她觉得,平哥儿挺不懂事,到底年纪小,没成亲,不知道养孩子的难处,不是给口吃有件衣裳穿就成的。
“阿爹,这孩子算我的。”
“什么意思?”陈老爹看着三儿子,说话声都紧了两分。
陈玉平将婴儿重新抱回怀里,看着他熟睡的小脸儿:“阿爹,把孩子搁我名下吧,我能不能成亲还是两说,有个孩子在,也算有个依靠。”说着,又添了句:“便是能找着个靠谱的伴,也总得有个孩子才成,我在山里捡到了他,就是缘份。”
陈老爹有很多话想说,话到了嘴边又觉得没法说出口,半响,他妥协了:“行吧。”
“明天进镇,一会我去你大伯家借点果粉来,今个先凑和着喂。”
柳桂香在旁边接话:“巧妞儿穿的衣裳鞋帽都还好着呢,回头我拿过来,就不用特意置办了,孩子小,长得快,穿不了几回的。”
“谢谢二嫂。”
“一家人用不着客气。”
哥儿是神奇的存在,与汉子姑娘家不同,哥儿出生后,就赶紧落好户籍,然后拿着户籍本去镇上领果粉。
果粉免费领取,要一直喝到满周岁。满了周岁,想要果粉就得出钱买。
孕痣浅的哥儿,五岁前天天喝果粉,若无特殊情况,眉心孕痣颜色都会加深,生育不会有问题。但是果粉贵,每月最少得往里掏三百文,平均十文钱一天。
也有贫穷人家,见哥儿身子骨壮实,索性就由着他,有买果粉的钱还不如长大后给他娶个哥儿或姑娘进门。
陈老爹去大哥家拿果粉,前脚刚走,小奶娃后脚就醒了。
哭起来像刚出生的小猫般,细弱弱的声,可怜兮兮。
“许是饿了。”柳桂香摸了把尿布,很干净。“好小,巧妞儿三个月的时候,抱着比这孩子要压手些,要更胖一点呢。”说着,又问:“三弟要不要先给他取个贱名?”
“就叫草哥儿吧。”春风吹又生。
“醒了?”陈老爹匆匆的进了屋:“我怕他醒,拿了果粉就回来了。”
“刚醒呢,二嫂说许是饿了,一直在哭。”
陈老爹笑了:“我去泡果粉,马上就给他吃。”
“阿爹,我给取了个小名,叫草哥儿。”
“草哥儿,草哥儿好。有了小名,大名慢慢想没事,咱先用小名落户,回头想好了大名再去添上。”
用温开水冲泡的果粉,拿个小木勺喂着。
草哥儿一口一口吃得很急。
“瞧瞧这小嘴儿,吮得还挺厉害。”陈老爹笑得满眼慈祥。这是平哥儿的孩子了,他的小孙子。
肚子饱饱的草哥儿不哭也不闹,眼睛骨碌碌的转着,左看看右看看,巧妞儿和大壮对他都很好奇,凑着脑袋过来瞧。